發燒的各種問題(發燒怎麼辦?)

 

發燒怎麼辦?

因為發燒是小朋友最常見,也最令父母擔心的症狀,因此整理出各種父母親常問醫師與發燒有關問題,供大家參考

何謂發燒?

成人正常的體溫,約為攝氏三十六度到三十七度半之間,而兒童則較高。兒童的體溫在攝氏三十六點二度到三十八度間為正常。發燒為體溫不正的升高,通常在肛溫三十八度(華氏一百點四度)或口溫三十七點八度以上。腋溫比肛溫約低零點三到零點六度,口溫約低零點二到零點三度。現在用耳溫鎗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可以互為比照。

吃熱的食物或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的小孩,或運動後,其體溫在三十八到三十八點五度之間時,應先讓他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在激烈運動後,體溫甚至可高達攝氏四十度,但這種急性發熱,對人體並無傷害。

耳溫槍的使用

耳溫槍是利用紅外線掃描耳膜的溫度記錄而得,基本上、其所測量的是人體內的核心溫度,與肛溫的意義相同,使用時有以下幾個重點

1.       耳溫槍頭上的保護膠膜要保持清潔,否則也會影響測量值。

2.       有些耳溫槍在使用前要先調整溫度的測量模式,選擇要以肛溫為準,或以口溫為準,其測定值各有不同,故在使用以前忘了修正選定的模式,也可能造成些許的誤差。

3.       測耳溫槍前,外耳道內的異物或耳垢應盡量清除,微量耳垢,尚無大礙。

4.       如果幼兒在罹患急性中耳炎期間,應避免用耳溫槍。

5.       使用耳溫槍時,需將它插入外耳道入口,探頭要對準著耳朵內的鼓膜。

6.       人類的外耳道並不是呈直線狀,而是呈「〈」形。在使用耳溫槍時,需將耳廓往後上方拉,如此耳道較能呈直線形,耳溫槍也較容易對準向鼓膜測量。

7.       新生兒之外耳道不似成人般橢圓,而呈一裂隙形,故對新生兒使用耳溫槍時,宜將其耳廓往後下方拉,如此較易測得正確的溫度。至二歲時,小兒外耳道已相當寬闊,其時使用耳溫槍測量溫度,也會更得心應手。

新生兒是指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新生嬰兒因為免疫系統的發育尚不完全,雖然有母親來的一些抗體,但是依然可以因為感染而出現發燒現象。造成新生兒發燒的原因又以細菌感染最常見(例如B型鏈球茵),一有發燒,時常表示有相當嚴重的,不可不慎。平均1000個新生嬰兒中有 110人會因細菌性感染而發燒。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有腦膜炎等的合併症。新生兒發燒也很容易引起敗血症。 新生兒若感染到腦膜炎死亡率會高達15--20%,若感染敗血症死亡率更高達30%。 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發燒會燒壞腦子嗎?

人的腦子不是那樣脆弱的,例如我們所洗三溫暖、蒸汽浴、或是洗溫泉,溫度不是都遠超過攝氏四、五十度以上,比我們人體最高發燒的溫度還高嗎?但是腦子也不會壞,對不對?所以人腦對於熱的耐性是很強的,發燒只是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一般而言,至少要攝氏四十二度以上才開始造成腦子功能受到擾亂,退燒了以後又會恢復正常。

但是如果是如果所得的疾病是腦子本身的問題,例如腦炎、腦膜炎等,則不需要燒的多高,腦子己經壞了。

所以醫師在處理發燒時的重點,是要分別發燒的原因是甚麼?對症治療,而不是急著退燒。

 

為甚麼有些小寶寶發燒會抽筋呢?

這是三歲以下的小寶寶一個特殊現象,寶寶在三歲以前,因為腦細胞的髓鞘(細胞外緣那一層類似電線外皮的絕緣層)還沒有發育好;當寶寶發燒時,腦細胞所發出的訊息會有亂傳的現象,而形成抽筋(痙攣),一般在醫學上稱之為發燒性痙攣。這種短暫的現象是不會將來影響到小寶寶小寶寶的智力或身體發育的。一般如果家長擔心,醫生會讓小寶寶在發作後的七至十天,做一次腦電波,証明給父母看腦子沒有問題。

在醫學上此時只是要分別出少部份長腦瘤或是有癲癇症的情形。因為這些少見的病也可以被發燒誘發而發生抽筋的現象。所以一般而言,父母不必為簡單感冒的發燒而擔心。

寶寶長到三歲以上,這種因為發燒而引起的抽筋就很少了,到了六歲以上腦細胞的發育己經完成,就不會因為發燒而引起抽筋了。

發燒最主要是一個警訊,通知你身體有地方生病了,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做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一般人急著退燒的原因是因為發燒時常令人非常不舒服,例如頭暈、肌肉痠痛、噁心相吐等等,尤其小寶寶會更不安,所以父母主觀上就會驚慌。

 

怎樣的抽筋要考慮到不是發燒所引起呢?

有些人腦子本身有問題,例如有癲癇、先天性的水腦、腦子發育不良,腦部受傷過、得過腦膜炎等等,可能在發燒的時候會使腦子已經有的不正常現象特別明顯,例如癲癇的患者有一點點發燒就會引起抽筋發作。這些情形之下,溫度不高的發燒也會引起抽筋,但是這一些抽筋是有潛在疾病的,醫學上有這種現象時是提醒我們要去發掘及治療他的惜在疾病。

這一類抽筋與發高燒引起的抽筋有甚麼不同呢?

一、如果發燒的不高(例如不到攝氏卅八度)也會抽筋。

二、如果抽筋的現象只發生在身體的一側或部份,例如只有左手或左腳,這表示腦子局部有問題,有其它癲癇、腦瘤之類影響到腦子局部的問題。

        三、如果年齡超過六歲時,發燒引起抽筋。

        四、如果反覆性的一發燒就抽筋。

 

發燒時手、腳抖動,是抽筋嗎?

發燒時如果只有手腳發抖,但是身體上大關節沒有不自主的動作,也沒有眼球固定不動,頸部僵直的現象,意識也清楚,則應該只是發燒引起的冷顫現象,不是抽筋。

抽筋的現象基本上應該會有眼球固定不動,頸部僵直,再加上大關節或是身體的一部份出現不由自主的抽動或痙攣的現象,抽筋時的意識時常會短暫喪失的。

 

退燒藥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至少要攝民三十八、五度以上才建議使用,同前最常用的有:

阿司匹靈(Aspirin,包括有溫克痛,阿司匹靈等)及

乙醯氨酸(Acetaminophen,包括有普拿疼、Tylanol, Tempra, Scanal等)兩大類。

這兩大類葯在一般的使用上果相當的安全,但是都不可多吃,一定要按照醫師指示服用,尤其是第二項的普拿疼這一類(市面上最常用的俗名稱之為Scanal最近報紙上有許多用此葯一次吃二、三十顆自殺的,不可不慎。

1.阿司匹靈的副作用可郁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也就是引起肝及腦子細胞的壞死,好發於幼兒,死亡率甚高。尤其是得水痘及流行性感冒的患者,使用阿司匹靈時容易引起此症。所以現在各國用阿司匹靈做退燒藥的情形己經太為減少。此外阿司匹靈也常引起過敏及胃痛,問題較多。

日本厚生省的調查中,於2000年一月至三月追蹤九十一個流行性感冒併發腦炎者,其中有12名使用含有阿司匹靈成份的退燒藥病患中,有7名死亡。在醫學實驗中則發現吃退燒藥的免子,體內份殘餘病毒的量是沒有吃的一百到一千倍,也就是退燒葯可以明顯降低體內的免疫力,甚至留下更大的問題。現在問題的細節並不清楚。但是醫學界己經瞭解發燒反應可以刺激增強我們身體內免疫系統的功能己無疑問。一般用退燒藥,尤其阿司匹靈對免疫系統到底會造成何種影響,尚不是非常清楚。基本上大家己經偏向使用較溫和沒有副作用的以外在冰敷、溫水拭浴等方法來退燒。

2. 乙醯氨酸(Acetaminophen)這一類,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一百五十毫克。

 

用口服退燒藥還是用肛肛門塞劑(栓劑)?

國人時常會優先選擇給寶寶用肛門塞劑退燒,而在國外則用的很少。

肛門塞劑在醫學上主要用在白本厚生省的調查中

不方便口服及意識不清的患者,例如嚴重嘔吐、昏迷。

其缺點是塞劑容易造成肛門疼痛,大便時亦會疼痛,甚至於引起腹瀉及反射性肚子痛。

因為塞劑在肛門內溶化的時候,葯的濃度很高,容果刺激該處的腸黏膜,造成紅腫,潰瘍等。

醫學上很多退燒藥都有做成口服劑與塞劑兩種劑型,如果一樣的劑量(例如都是用阿司匹靈150毫克)無論口服或塞劑其效果是完全相同的,若家長的感覺不同,則純屬個人心理問題。當然有的時候用劑量大的塞劑,則會感覺效果快一點,但是得擔心過量的問題。

 

甚它的退燒方法

一、全身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注意:千萬勿用冷水或酒精來拭浴,以免在短時間內快降溫,對寶寶不好。且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寶寶的反應會劇烈,可能會抽搐。同理亦不宜於幼兒使用冰枕,因為幼兒不易轉動身體而易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冷,而酒精的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二、洗熱水澡:理論與前項相同。
三、多喝水:以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 

內的失水。

四、冰枕:現在市面上的軟冰冰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但是仍不建議用於一歲以上的幼兒。

手腳發冷是發高燒的前奏

生病時,手腳發冷,有的時甚至出現冷顫的現象,家長常會覺得他冷而盡量給他多穿衣服,殊不知這種現象是發高燒的前期現象,這是一種反射性的血管收縮,所以手腳冰泠。

若不處理大約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常會出現攝氏三十九度或四十度以上的高燒。處理的方法

(1)、用沖或泡溫水澡,可以將不平衡的體溫立刻調整平衡,同時有降溫作用。

(2)、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吃退燒藥,口服退燒藥後大約也是半小時到一小時後才有效,此時剛好把迅速升高的體溫降下來。

不要只一眛的加衣服,反而會形成體溫散不掉的惡性循環。

 

最常造成寶寶發燒的三大原因: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

發燒的原因很多,各種感染都會發燒,感冒雖然最常見,但是其它部位的感染一樣會有發燒的現象,例如腦炎、中耳炎、肺炎..等等。

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燒的時候沒有別的感冒症狀存在,不咳嗽,也沒有流鼻涕、鼻塞,喉嚨也不痛時,就要考慮到是不是不是感冒?有沒有它症狀或不舒服存在?例如:如果同時有嘔吐,頸部僵直時,就要考慮是否得到腦炎、腦膜炎;如果發現小便的量太少、顏色不對,就要考慮是否有小便發炎。

小朋友最常見的三種最常造成發燒的疾病是:感冒、中耳炎、與泌尿道感染。

有時候在感冒的同時也會合併有其它地方的感染,不能只注意到感冒而忽視了其它的併發症。例如:最常見的是中耳炎。所以在醫學上做檢查的時候,用耳鏡檢查耳朵是標準動作之一,其意義就是怕同時有可中耳炎的存在,但是外表的症狀還不明顯。最常造成中耳炎的原因是感冒的細菌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醫學上稱之為上行性感染。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但是大部份由外表是看不到甚麼不正常的。

此外,很重要的另一個疾病就是泌尿道感染,這也是最常引起寶寶發燒的三大疾病之一。泌尿道感染包括在尿道、膀胱以及腎臟的任何一部份發炎。平均每一千位小朋友中有1.4位至2位有泌尿道感染,年齡愈小,小男生比較多,大約一歲以後,女生比較多。所以當小朋友有原因不明顯的發燒時,驗尿檢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頻尿、小便痛、甚至於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現象。小的嬰兒則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現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狀,所以非常容易誤診。

一般性的小便發炎基本上要連續服葯兩個星期才能完全恢後,比較複雜的還要反覆驗尿確定。中耳炎的治療也是要至少兩個星期,這兩種疾病千萬不要太早停葯,因為有的時候表面上不發燒了只是表示症狀好了一部份,剩餘在裡面的細菌還沒有完全根除,太早停葯容易復發、出現併發症或軟轉為慢性。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泌尿器官先天上發育畸型,例如腎臟的型狀不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角度不對等等,則要要用手術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nkerha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